新聞熱線:0539-3100789

通訊員qq群:97190667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當前位置:首頁>臨沂新聞

臨沂首條智能電力隧道現(xiàn)雛形 全長14公里

2014年05月08日 08:29 作者:孔紅星 來源:大眾網
今年3月,臨沂市首條14公里長的智能化電力隧道開工建設,該隧道投入使用后,將為千家萬戶送去光明。

       大眾網臨沂5月8日訊(記者 孔紅星 通訊員 喬淑琴 趙建建) 今年3月,臨沂市首條14公里長的智能化電力隧道開工建設,該隧道投入使用后,將為千家萬戶送去光明。7日,記者獲悉,電力隧道一期北園路、工業(yè)大道段目前已建設過半,計劃6月初完成主涵體施工。

      7日上午,記者在北園路與通達路交會處以東施工現(xiàn)場看到,智能化電力隧道完成方涵主體建設,整個隧道已現(xiàn)雛形,施工人員正忙著回填。

      該隧道東起金雀山四路與沂州路路口,西至大山路與臨西十一路,橫穿沂州路、沂蒙路、北園路、工業(yè)大道等道路,隧道全長14公里,其中北園路與青楊路路口到臨西十一路與大山路路口段是我市第一條220kV電力隧道,也是市中220kV變電站主要進出線通道,它建成后將承擔臨沂市北部城區(qū)、市中區(qū)送電任務,大幅增加城市核心區(qū)域供電可靠性,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

      臨沂供電公司建設部技術專工胡茂千說,智能化電纜隧道與以往傳統(tǒng)的電纜隧道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隧道內除鋪設高壓電纜外,還將配備可視監(jiān)控、消防聯(lián)動、電纜測溫、防外力破壞、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自動調控等高智能系統(tǒng),確保高壓電纜處于干燥、恒溫環(huán)境中運行。與傳統(tǒng)的電纜隧道相比,一是減少了大量人工,解決傳統(tǒng)的電纜隧道只能依靠人工進入隧道內沿線排查和常規(guī)巡視,隨著可視監(jiān)控、測溫傳感等系統(tǒng)應用,實時掌握電纜運行第一手數(shù)據(jù),可以大大減少維護人力。二是減少因電力增容而對城市道路的破壞,提前預留出線管道,為下一步用戶接入帶來便利。三是減少因機械開挖對電纜的破壞,大大的提高電纜的使用壽命和供電可靠性。

      在施工過程中,臨沂供電公司的施工人員克服施工面狹小、施工作業(yè)難度大、地下管網復雜等困難,全力推進市中城區(qū)電力隧道工程建設。北園路、工業(yè)大道2標段電力隧道于3月10日開工,目前(5月6日),已開挖路面3500米,完成混凝土澆筑3200米,風井制作16個,完成工程量50%,計劃6月初完成主涵體施工。

    (初審編輯:莊紅   責任編輯:王目光)
手機快拍二維碼 用手機閱讀分享此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進行。